时间: 2025-05-01 01:5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05
“戟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使用戟的官员或士兵。戟是一种古代兵器,结合了矛和斧的特点,既可以刺击也可以砍劈。因此,“戟吏”通常指的是古代军队中负责使用戟的军官或士兵。
在文学作品中,“戟吏”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战争或军队的场景中,用以营造历史氛围或强调军队的威严。在口语中,这个词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可能会在讨论古代兵器或战术时提及。
“戟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戟”是一种兵器,而“吏”在古代指官员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士兵”或“军官”等更为通用的词汇。
在**古代,戟吏是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形象常与勇猛、忠诚和纪律联系在一起。在传统文化中,戟吏也象征着国家的防御力量和军队的威严。
提到“戟吏”,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以及那些为国家安全而战的勇士。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一种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国家付出的人的敬意。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阅读古代战争题材的书籍时,可能会遇到并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戟吏”这个词来增强历史感和氛围:
铁甲寒光映日辉,
戟吏列阵战鼓催。
沙场血染英雄梦,
千古风流一剑挥。
通过观看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戟吏的形象和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同时,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也能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使用特定兵器的士兵或军官,如罗马的“矛兵”(Hastati)或中世纪欧洲的“长矛兵”(Pikemen)。这些词汇虽然在具体兵器和历史背景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各自文化中对军事职业的描述。
“戟吏”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知识,还能增进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能够为文本增添独特的历史色彩和文化深度。
1.
【戟】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引证】
《说文》-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 、 《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戟广寸有半。 、 《诗·秦风·无衣》-修我矛戟。 、 《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 、 《广东军务记》-刀戟纵横。
【组词】
戟戈、 戟盾、 戟牙、 戟吏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