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6:35
“戟指嚼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戟指着对方,同时咬嚼舌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愤怒或激动时,情绪失控,行为失常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戟指嚼舌”常用来描绘戏剧性的冲突场面,增强情感的紧张和激烈。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绪爆发的场合,仍能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情绪失控的行为模式。
“戟指嚼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古代战争或冲突场景中的形象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情绪状态的常用语。
在中国文化中,“戟指嚼舌”反映了对于情绪控制的重视。在传统观念中,保持冷静和克制被视为成熟和有修养的表现。因此,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情绪失控的负面评价。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以及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行为可能失去理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次激烈的争论,其中一方几乎达到了戟指嚼舌的程度。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情绪失控的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他戟指嚼舌,/ 愤怒的火焰吞噬了理智的灯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愤怒的人,面红耳赤,手指着对方,同时咬紧牙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激烈的争吵声和愤怒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oaming at the mouth”,意指极度愤怒或激动,但这个表达更侧重于愤怒的外在表现,而不是行为的具体动作。
“戟指嚼舌”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情绪失控的状态,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对情绪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1.
【戟】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引证】
《说文》-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 、 《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戟广寸有半。 、 《诗·秦风·无衣》-修我矛戟。 、 《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 、 《广东军务记》-刀戟纵横。
【组词】
戟戈、 戟盾、 戟牙、 戟吏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3.
【嚼】
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
【引证】
《玉篇》-嚼,噬嚼也。 、 《通俗文》-咀啮曰嚼。 、 《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牛曰齝。
【组词】
咀嚼;嚼血、 过屠门而大嚼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