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2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26:43
“戛羹之嫂”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嫂子把羹汤弄得戛然而止”,比喻家庭中的女性成员在家庭事务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烹饪或家务方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戛羹之嫂”常被用来描绘一个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强调她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家庭角色和责任时,仍可能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家庭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探讨性别角色和家庭动态。
同义词:家庭主妇、贤内助、家务能手 反义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懒散
“戛羹之嫂”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描述的是一个嫂子在烹饪时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泛指在家庭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女性成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戛羹之嫂”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重视。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女性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以及她们对家庭和谐的贡献。它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亲戚在家中扮演戛羹之嫂的角色,她的烹饪技巧和对家庭事务的细心管理,使得整个家庭生活井井有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戛羹之嫂,厨房中的艺术家,她的手艺,温暖了家的每一个角落。”
想象一个温馨的厨房,一位女性在烹饪,锅中的羹汤发出咕噜声,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如英语中的“homemaker”或“domestic goddess”。
“戛羹之嫂”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也强调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贡献。在现代社会,尽管性别角色有所变化,但这个成语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史记·楚元王世家》载:汉刘邦和他的客人们到其嫂家吃饭。本来锅中还有羹,其嫂却故意用勺刮锅,发出响声,表示羹尽。刘邦为此十分怨恨其嫂。
1.
【戛】
(会意。从首(shǒu),头,从戈。合起来指杀头的兵器。①本义:戟,一种兵器②敲击,弹奏)。
轻轻地敲打。
【引证】
《书·益稷》-戛击鸣球。
【组词】
戛玉敲金、 戛击、 戛玉
2.
【羹】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引证】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嫂】
(形声。从女,叟声。本义:兄之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嫂,兄妻也。 、 《尔雅》-女子谓兄之妻为嫂。 、 《礼记太传》-是嫂亦可谓之母乎? 、 《史记·苏秦列传》-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
【组词】
表嫂;大嫂;嫂溺叔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