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20
“敬守良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尊敬并遵守良好的格言或教诲。其中,“敬”表示尊敬,“守”表示遵守,“良箴”则指有益的、正面的忠告或格言。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正确指导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和遵循。
在文学作品中,“敬守良箴”常用来形容人物对道德规范的坚守,如在古典小说或历史传记中描述忠臣、贤士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忠告的尊重和遵循。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遵循专业准则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性。
“敬守良箴”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文化,强调对道德和礼仪的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对正确指导的尊重和遵循——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敬守良箴”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即尊重社会规范和道德原则。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庄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正直、诚信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坚守道德和原则。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总是敬守良箴,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敬守良箴”融入,如:
在风雨中,我敬守良箴,
不为浮华所动,
只为心中的灯塔,
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在书桌前沉思,周围摆放着古籍和笔墨,象征着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坚守。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dhere to good advice”或“follow the wise counse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对良好建议的尊重和遵循。
“敬守良箴”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3.
【良】
(形声。本义:善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良,善也。 、 《诗·邶风·日月》-德音无良。 、 《诗·鄘风·鹑之奔奔》-人之无良。 、 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
【组词】
天良、 驯良、 良正
4.
【箴】
(形声。从竹,咸声。本义:缝衣用的工具 同: 针
同本义。
【引证】
《礼记》。-衣裳破绽,纫箴请补缀。
【组词】
箴缕、 箴末、 箴管、 箴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