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5:56
“下吏”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低级官员或下属官员,特别是在古代官僚体系中,相对于高级官员而言。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下级的官吏”。
在文学作品中,“下吏”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在权力结构中处于较低位置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命运往往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官僚体系的弊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政治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或法律学中,“下吏”可能被用来具体指代某一时期的特定官职或官员群体。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语气和具体指代的范围,例如“小吏”可能更强调职位的小,而“下吏”则更侧重于在官僚体系中的位置。
“下吏”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下”表示位置或等级较低,“吏”指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社会,官僚体系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下吏作为这个体系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文化。他们的命运往往受到上级的控制,因此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下吏的形象常常带有悲剧色彩。
提到“下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权力边缘挣扎的人物,他们的无奈和努力可能会引起同情和反思。这个词可能会激发对社会正义和官僚体系改革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没有直接接触到“下吏”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对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下吏夜行街,灯火阑珊处,心中忧国忧民,步履却匆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古代官服的低级官员,在昏暗的街道上行走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鼓声或官员的呼喊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官僚体系中的低级官员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日本的“下級役人”。
“下吏”这个词虽然指代的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但它背后反映的是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