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01:41
弃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抛弃的妾”,指的是在古代社会中,男性主人因为各种原因(如不再宠爱、家庭变故、经济原因等)而放弃或驱逐的妾室。妾在古代社会中是男性的非正式妻子,地位低于正妻,通常没有法律上的保障。
在文学作品中,“弃妾”常常用来描绘悲剧性的女性角色,反映社会的不公和女性的悲惨命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社会学的专业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分析古代家庭结构和社会伦理。
同义词:遗弃的妾、被弃的妾、废妾 反义词:宠妾、爱妾(指受到主人宠爱的妾)
“弃妾”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度和妾室的特殊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变革,一夫多妻制度被废除,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减少。
在古代**,妾室制度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男权社会的特点。弃妾现象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缺乏自主权。
提到“弃妾”,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悲剧、无助和被社会边缘化的形象。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社会问题时,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弃妾”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以探讨权力、爱情和社会地位的主题。例如,在诗歌中描绘一个弃妾的内心世界,展现她的孤独和渴望。
结合古代服饰和建筑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弃妾”的视觉形象。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个词汇的情感色彩。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或印度,也存在类似的社会结构和妾室制度,但具体的词汇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弃妾”这个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变迁对语言和观念的影响。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妾】
(会意。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ň”(qiān)字,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女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妾,有罪女子给事者。 、 《周礼·太宰》-八月臣妾。 、 《国语·晋语》-纳女工妾三十人。 、 《书·费誓》-臣妾逋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