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0:31
弃天: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它由两个字组成:“弃”意味着放弃、抛弃,“天”通常指天空、自然界或至高无上的存在。结合起来,“弃天”可以理解为放弃或背离天意、自然法则或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文学作品中,“弃天”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反叛行为,如背离传统、道德或信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极端的哲学或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哲学、**研究中,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弃天”的含义和影响。
同义词:背叛、背离、违抗 反义词:顺从、遵从、信奉
由于“弃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对传统信仰的反叛或对自然法则的挑战。
在**文化中,“天”常常与天命、天意联系在一起,因此“弃天”可能被视为一种极端的反叛行为,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相悖。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反叛和挑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极端的个人主义或对权威的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极端的哲学或话题时。例如,在讨论某些极端政治或**改革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弃天的夜里,星辰不再指引,孤独的旅人,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大地上行走,天空阴沉,象征着弃天的决心。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激昂的乐曲,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表达弃天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fy God”或“rebel against the divine”,都表达了类似的反叛和挑战的意味。
“弃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了强烈的反叛和挑战的意味,可以用来形容极端的反叛行为或对传统信仰的背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