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1:38
弃妇:字面意思是指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在社会学和法律的语境中,它通常指的是婚姻关系中被丈夫单方面解除婚姻关系或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
“弃妇”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随着社会变迁,其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扩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对妇女权益的关注增加后,这个词更多地与法律保护和社会援助联系在一起。
在**传统文化中,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弃妇往往被视为不幸和耻辱的象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弃妇的看法逐渐转向同情和支持,强调法律和社会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帮助和保护。
提到“弃妇”,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孤独、无助和被社会边缘化的形象,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人们对社会正义和妇女权益的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弃妇的故事常常触动人心,引发对婚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例如,社区中的一个弃妇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这不仅改变了她个人的命运,也激励了周围人对法律援助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曾是春风得意的新娘,如今却是秋风中的弃妇,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无尽的哀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bandoned wife”或“deserted wife”,虽然在具体用法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了被遗弃的妇女这一概念。
“弃妇”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学或法律术语,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法律和社会应如何共同努力,保护她们的权益。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