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4:42
弃奖:指在彩票、竞赛或其他形式的奖励活动中,获奖者选择不领取或放弃应得的奖品或奖金。
弃奖一词由“弃”和“奖”两个字组成。“弃”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抛弃、放弃;“奖”则指奖励、奖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涉及彩票和竞赛的语境中。
在某些文化中,弃奖可能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尤其是在获奖者认为自己的成就不足以获得该奖项时。在社会层面,弃奖有时会引起公众对奖项公正性的讨论。
弃奖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如惊讶、敬佩或不解。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道德选择、个人牺牲或对权威的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弃奖的情况相对罕见,但确实存在。例如,某位科学家可能因为认为自己的研究尚未完善而选择弃奖。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奖”作为一种象征,代表放弃世俗的荣誉和利益,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弃奖可能让人联想到颁奖典礼上空荡的座位,或是获奖者坚定而平静的声明。视觉上,可能是一张空白的奖状或一座无人领取的奖杯。
在不同文化中,“弃奖”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处理方式。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弃奖可能被视为对组织者的极大不敬。
弃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选择,还可能触及道德、法律和社会价值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弃奖”的复杂性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奖】
(形声。字本作“奨”,从犬,将省声。本义:驱使狗猛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口部》:‘嗾,使犬声也。’厉之,犹勉之也。”-奖,嗾犬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