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9:23
“弃子逐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抛弃子女,驱逐妻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极端无情无义,对自己的家庭成员极其残忍和不负责任。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绘一个反面角色的行为,强调其道德败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家庭成员。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关系中的问题和冲突。
同义词:抛妻弃子、无情无义、背信弃义 反义词:家庭和睦、忠贞不渝、负责任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对家庭成员的残忍和不负责任——仍然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高度重视。因此,“弃子逐妻”这样的行为被视为极端的道德败坏,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家庭破裂、孩子失去父母的痛苦,以及妻子被抛弃的悲哀。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相关话题的讨论和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少有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它提醒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要负责任,避免做出伤害家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弃子逐妻心何忍,寒风中孤儿泪。”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孩子孤独地哭泣,而他的母亲在远处无助地望着。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旋律,如小提琴的哀伤音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andon one's family”,但“弃子逐妻”这个成语更加具体,强调了对家庭成员的残忍行为。
“弃子逐妻”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对家庭成员负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道德判断至关重要。
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逐】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chuò)。本义:追赶)。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引证】
《说文》-逐,追也。 、 《易·暌》-丧马勿逐。 、 《易·大畜》-良马逐。 、 《楚辞·河伯》-乘白龟兮逐文鱼。 、 《左传·左公十年》-遂逐齐师。 、 《汉书·李广苏建传》-孺卿逐捕。 、 马中锡-简子怒,驱车逐之。 、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噪而相逐。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急逐弗失。
【组词】
逐逐、 逐驾、 逐胜、 逐射、 逐利、 逐兔
4.
【妻】
以女嫁人。
【引证】
《汉书·吴芮传》。注:“妻,嫁女与人也。”-黥布归芮,芮妻之。 、
娶女子为配偶。
【引证】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又请妻之。 、 《孟子》-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