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3:12
词汇“枯蘖”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枯”和“蘖”。下面我将根据您提供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枯蘖”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已经枯萎的植物的侧枝或新枝,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更多出现在古文或特定的植物学语境中。
由于“枯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植物的衰败或生命的顽强。
在传统文化中,植物的枯萎往往象征着衰败或死亡,而新生的枝条则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
由于“枯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如枯萎的植物和新生的枝条)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出现。
“枯蘖”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更多体现在文学和象征层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表达中,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意象和深层的情感表达。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蘖】
(形声。从木,薛声。本义: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
同本义。
【引证】
《书·盘庚上》-若颠本之有由蘖。 、 《诗·商颂·长发》。朱注:“蘖,旁生萌蘖也。”-苞有三蘖。 、 《孟子·告子上》-非无萌蘖之生焉。 、 《文选·张衡·东京赋》。注:“斩而复生曰蘖。”-寻木起于蘖栽。
【组词】
槎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