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2:54
人手 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人的手,即人体的一部分,用于抓握、操作物体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代劳动力、工作人员或参与某项工作的人数。
“人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一直保持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引申含义如劳动力、工作人员等也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文化中,“人手”常常与勤劳、努力工作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对“人手”的需求和管理也发生了变化。
“人手”这个词汇给人以实际、具体的联想,常常与劳动、合作和帮助相关联。它也可能引发对劳动力价值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组织活动时感受到“人手”不足的挑战,意识到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人手”融入描述劳动的场景:
晨曦中,人手忙碌, 田野上,汗水滴落, 每一双手,都是希望的编织者。
在英语中,“人手”可以对应为“manpower”或“hands”,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其使用和含义也有所不同。
“人手”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专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人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劳动力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