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25
枯萎:指植物因缺乏水分、养分或受到病虫害侵袭而失去生机,叶片变黄、干枯,失去原有的鲜活状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枯萎”常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衰败,如花朵、树木的凋零,也常用来比喻人的衰老、精神的颓废。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枯萎”可以用来形容植物的状态,也可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不佳,如“他的精神枯萎了”。
专业领域:在农业或园艺领域,“枯萎”特指植物因病害或环境因素导致的生理机能衰退。
同义词:凋谢、凋零、萎蔫
反义词:鲜活、茂盛、生机勃勃
“枯萎”一词由“枯”和“萎”两个字组成。“枯”字古义为树木枯死,“萎”字古义为植物失去水分而变软。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植物失去生机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枯萎”常与自然界的循环、生命的无常相联系,如诗词中常用“枯萎”来表达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枯萎”一词常带有一种哀伤、衰败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观察到一株原本茂盛的植物因为忘记浇水而逐渐枯萎,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照顾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枯萎的花瓣,诉说着季节的更迭,岁月的无情。”
视觉:枯萎的植物,干枯的叶片,呈现出一种灰暗、无生机的画面。
听觉:枯萎的植物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带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在英语中,“wither”一词与“枯萎”相对应,用法相似,但在情感色彩上可能略有不同,英语中可能更多强调的是逐渐消失的过程。
“枯萎”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状态,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或事物的衰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