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2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1:54
“偃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停止、平息或休息。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活动、**或状态的终止或暂停。
“偃息”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的停止、平息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等,已有使用。
在文化中,“偃息”常与和平、宁静的意境相联系,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和谐与平静的追求。
“偃息”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和安宁,它让人联想到风波过后的宁静,或是紧张之后的放松。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家庭争执后,听到“偃息”这个词,它帮助我理解了争执的结束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偃息”:
风波偃息后,
月明星稀夜。
心随静水流,
梦入无边界。
“偃息”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逐渐消失,只剩下宁静的夜晚和微弱的灯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的减弱,或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逐渐平息。
在英语中,“偃息”可以对应为“subside”或“calm down”,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偃息”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停止,也反映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平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