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0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08:44
“三尺枯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三尺高的干枯桐树。桐树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而“枯桐”则可能暗示着凋零、衰败或经历沧桑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三尺枯桐”常用来营造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或是比喻人物的坚韧不拔,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讨论或古风爱好者群体中,它可能被频繁提及。
“三尺枯桐”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桐树常与文人墨客的高洁品格相联系。因此,“三尺枯桐”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象征着文人的坚韧和高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凄凉而又不失坚韧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孤独但坚强的形象,以及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学创作比赛中使用“三尺枯桐”来描绘一个在困境中依然坚持理想的文人形象,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传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三尺枯桐立风中,
岁月沧桑不言终。
虽枯犹韧心不改,
高洁如初映苍穹。
想象一幅画面:一棵三尺高的枯桐树,孤独地立在荒凉的山坡上,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了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自然元素也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枯树可能象征死亡或重生,但具体的象征意义会有所不同。
“三尺枯桐”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4.
【桐】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引证】
《说文》-桐,荣也。 、 《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荣,桐木。 、 《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 、 《礼记·月令》-桐始华。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工之侨得良桐。
【组词】
桐人、 桐子、 桐木人、 桐花烟、 桐杖
1. 【枯桐】 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