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0:46
枯败: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植物因失去水分或生命力而变得干枯、衰败。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因失去活力或生命力而变得衰弱、无生气。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枯败”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衰败,如枯萎的树木、凋零的花朵,常带有哀伤或凄凉的情感色彩。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枯败”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不佳,如“这家店铺生意枯败”。 专业领域:在农业或生态学中,“枯败”可能指植物病害或环境恶化导致的植物死亡。
同义词:凋零、衰败、枯萎 反义词:茂盛、繁荣、生机勃勃
“枯败”一词由“枯”和“败”两个字组成。“枯”原指植物失去水分,“败”指失败或衰败。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分开使用,后来结合成一个词,用以形容事物的衰败状态。
在**文化中,“枯败”常与自然界的循环和生命的无常相联系,常被用来表达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情感反应:这个词常带有一种哀伤和凄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秋天的落叶、荒废的庭院或是人生的低谷。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家乡的老树或废弃的建筑物时使用“枯败”这个词,以表达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变迁的感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枯败的枝头,承载着岁月的沉重,每一叶凋零,都是时光的叹息。”
视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枯黄的叶子、干枯的树枝。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枯枝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枯败”可以对应为“withered”或“decayed”,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带有衰败和失去生机的含义。
“枯败”这个词在描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衰败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状态的变化,还蕴含了情感和哲理的深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