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3:34
词汇“三妇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用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现代定义,对该词汇的分析将主要基于可能的古代语境和文化背景。
“三妇艳”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三位妇女的美貌。在古代文学中,这可能特指某三位特定妇女的美貌,或者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用来形容多位妇女的美貌。
在古代文学中,“三妇艳”可能出现在描述宫廷生活、贵族社交或特定历史**的文本中。例如,可能在描述某次宫廷宴会或节日庆典时,提到三位妇女的美貌引人注目。
“三妇艳”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搭配,用以形容三位妇女的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用法可能已经不再流行,导致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到。
在古代**,妇女的美貌常常是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因此,“三妇艳”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貌的重视和赞美。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三妇艳”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学和美学的联想,以及对古代社会风俗的好奇。
由于“三妇艳”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主要限于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中。
在现代诗歌中,可以尝试使用“三妇艳”来创造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氛围:
春风拂面,三妇艳,
古韵今风,共赏花间。
结合古代绘画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妇艳”所传达的古典美和优雅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三位美丽的女士”在多种语言中都存在。
“三妇艳”作为一个古代文学中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貌的赞美和文学表达的丰富性。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3.
【艳】
(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艷,好而长也。 、 《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诗·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 《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艳陆离些。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窈窕艳城郭。
【组词】
艳色、 艳段、 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