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0:35
人造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制造或创造的,而非自然形成的。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到非自然来源的物品、材料或现象。
“人造”一词源自汉语,其构成由“人”和“造”组成,意指人的创造行为。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人造”来区分自然与人造物品的例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现代社会,“人造”一词常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相关联。例如,人造材料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关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讨论。
“人造”可能带有一种对人工制品的怀疑或不信任感,尤其是在与健康和环境相关的领域。然而,它也可能象征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技术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人造材料,如人造革制的家具和合成纤维的衣物。这些物品的普及展示了人造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人造”融入描述现代都市的意象:
钢铁森林中的人造星光, 照亮了夜行的匆忙。
在英语中,“人造”可以对应为“artificial”或“man-made”,它们在不同语境中有着相似的含义和用法。
“人造”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的技术能力,也引发了对自然与人工界限的思考。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人造”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造】
(形声。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造,就也。 、 《书·盘庚》-咸造勿亵在王庭。 、 《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 、 《仪礼·士丧礼》-造于西阶下。 、 《战国策·宋策》-而造大国之城下。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明日造朝。 、 宋·沈括《梦溪笔谈》-造玉清宫。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造左公第。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组词】
造劫历世、 造历幻缘、 造适、 造胜、 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