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0:35
人造卫星是指由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或其他天体轨道上的人造物体,用于各种科学研究、通信、气象观测、导航、军事侦察等目的。
人造卫星一词源自英语“artificial satellite”,其中“artificial”意为“人造的”,“satellite”意为“卫星”。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现代社会,人造卫星在通信、气象、军事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国际合作。
提到人造卫星,我联想到的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和智慧,以及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这种联想激发了我对科学和技术的好奇心。
在我的生活中,人造卫星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使用GPS导航、观看卫星电视节目等。这些技术的普及极大地便利了我的日常生活。
诗歌: 在浩瀚的宇宙中, 人造卫星静静漂浮, 传递着人类的梦想, 跨越星辰的距离。
视觉:想象一颗卫星在夜空中闪烁,周围是繁星点点。 听觉:想象卫星传输信号时的轻微嗡嗡声。
在不同语言中,“人造卫星”的表达有所不同,如英语中的“artificial satellite”,法语中的“satellite artificiel”,但基本概念相同。
人造卫星是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体现了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造】
(形声。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造,就也。 、 《书·盘庚》-咸造勿亵在王庭。 、 《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 、 《仪礼·士丧礼》-造于西阶下。 、 《战国策·宋策》-而造大国之城下。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明日造朝。 、 宋·沈括《梦溪笔谈》-造玉清宫。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造左公第。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组词】
造劫历世、 造历幻缘、 造适、 造胜、 造门
3.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
4.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