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0:33
“徜徉恣肆”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徜徉”和“恣肆”两个词组成。其中,“徜徉”意指悠闲地漫步或徘徊,“恣肆”则表示放纵、不受约束。结合起来,“徜徉恣肆”形容人在行动或思想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徜徉”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而“恣肆”则较晚出现,主要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逐渐结合,形成了“徜徉恣肆”这一成语,用以形容人的自由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自由往往与自然、和谐相联系。因此,“徜徉恣肆”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批判过度约束和规范化的社会现象。
“徜徉恣肆”给人以轻松、自由的情感体验,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自然空间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体验到了“徜徉恣肆”的感觉。在陌生的城市中漫步,没有任何计划和目的,完全沉浸在当下的自由和探索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晨曦的微光中,我徜徉恣肆,
穿越森林的秘密,聆听风的低语。
每一叶的摇曳,都是自由的诗篇,
在无边的天际,我找到了自己的翅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或海滩,一个人在其中自由漫步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自然的声音,如海浪、风声或鸟鸣,这些声音都能增强“徜徉恣肆”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nder freely”或“roam without restraint”,虽然不如“徜徉恣肆”那样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自由和无拘束的概念。
“徜徉恣肆”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由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更加欣赏其在语言中的美妙之处。
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楞穷。
1.
【徜】
(形声。从彳(chì),尚声。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引证】
宋玉《风赋》-徜徉中庭。
2. 【徉】 假装,诈伪 同: 佯
3.
【恣】
(形声。从心,次声。本义: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恣,纵也。 、 《淮南书》。注:“放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 《庄子·大宗师》。李注:“自得貌。”-遥荡恣雎。 、 《荀子·解蔽》-无正而恣雎。 、 《吕氏春秋·禁塞》-而无道者之恣行。 、 《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 、 《史记·李斯传》-有无下而不恣睢。 、 李白《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恃恩自恣。
【组词】
恣逆、 恣逞、 恣横、 恣逸、 恣睢、 恣横、 恣擅、 恣骜
4.
【肆】
(形声。从长,聿(yù)声。本义:摆设;陈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肆,极陈也。 、 《广韵》-肆,陈也。 、 《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 、 《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组词】
肆筵、 肆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