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0:35
人迹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人的足迹或人的活动痕迹。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地方曾经有人到访或活动的迹象。
“人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人”和“迹”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史记》中有“人迹所至,无不至也”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人迹”常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诗歌和绘画中,人迹罕至的景象往往被赋予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人迹”这个词给我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远离喧嚣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
在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我走过一片几乎没有人迹的山区,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迹”这个词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迹”:
在山之巅,云之彼,
人迹罕至,心自宽。
风过林梢,鸟语轻,
独步天涯,梦无边。
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远处有几处人迹,伴随着轻柔的风声和鸟鸣,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自由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人迹”可以对应为“human footprint”或“trace of human activity”,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人迹”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人的活动痕迹,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