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6: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6:37:37
“义无他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正义而不顾其他”。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追求正义或履行职责时,不顾个人得失、安危,全身心投入,不考虑其他因素。
在文学作品中,“义无他顾”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正面角色的高尚品质和坚定决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赞扬某人在面对困难时依然坚持原则和信念。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专业人士在执行职责时的公正和无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舍生取义”更强调牺牲生命,而“大公无私”则强调公正和无私。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个人利益和恐惧。
“义无他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正义和无私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义无他顾”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和“忠诚”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守原则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坚定和无私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高尚的道德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老师在面对学校危机时,义无他顾地保护学生,这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如晦的夜晚,他义无他顾,只为那一缕光明的承诺。”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战士在战场上坚定前行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鼓声或坚定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lflessly dedicated”或“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justi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义无他顾”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坚定和无私的品质。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那些在困难面前坚守原则的人。
武将猛士,风烈雷震,志殄元凶,义无他顾。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他】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某以非他故。 、 《仪礼·士虞礼记》-他用刚日。
4.
【顾】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顾,环视也。 、 《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 、 《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 《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战国策·燕策》-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组词】
顾瞻、 顾盼生辉、 顾返、 顾笑、 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