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35:32
“义无反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在道义上只有前进,绝不回头。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正义或信念,决心坚定,不犹豫,不退缩。
“义无反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强调的是在道义上的坚定和决心,这种理念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化中,“义无反顾”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义”和“勇”的结合,即在道义上要有坚定的立场和勇气。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勇敢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的人物形象,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决心和勇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义无反顾地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这种决心和勇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梦想的征途上,我义无反顾,哪怕风雨兼程,也要抵达心中的彼岸。”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前行,背景音乐是激昂的进行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 no hesitation”或“without looking back”,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决心和坚定性是相似的。
“义无反顾”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面对选择时更加坚定和勇敢。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唐蒙征用大量民工,杀了部落酋长,引发骚乱。汉武帝让司马相如去平息事端。司马相如写《谕巴蜀檄》文告,要求巴蜀民众要“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经沟通应酬,化解了矛盾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4.
【顾】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顾,环视也。 、 《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 、 《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 《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战国策·燕策》-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组词】
顾瞻、 顾盼生辉、 顾返、 顾笑、 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