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8:15
“义切辞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言辞严厉,意义明确。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说话或写作时态度严肃,措辞严谨,不容置疑。
在文学作品中,“义切辞严”常用来描述人物的言辞或文笔,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位正直的官员在朝堂上的发言。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评价某人的演讲或辩论技巧。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严谨的论证和精确的表达。
“义切辞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的“义切”指的是意义明确,“辞严”则是指言辞严厉。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严谨和意义的明确被视为重要的沟通原则。因此,“义切辞严”这个成语在强调沟通的有效性和严肃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肃、正式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法庭、学术讨论等正式场合。它也让人想到那些在重要时刻能够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使用“义切辞严”的场合,比如在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中,我需要确保我的言辞既严谨又明确,以便让团队成员和上级领导都能清楚地理解项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如剑,义切辞严,/ 在混乱中划出真理的轮廓。”
想象一位律师在法庭上义切辞严地辩护,背景是庄重的法庭音乐,画面是律师严肃而专注的表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ecise and stern”或“clear and sever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严谨和严厉的意味。
“义切辞严”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在需要时能够清晰、有力地传达我的观点。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它,以及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其文之古,惟今上足以同之;其治之盛,亦惟今上足以继之。义切辞严,固已见于中兴之诏。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3.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4.
【严】
同本义。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
【组词】
严急、 严行、 严鼓
严厉;严肃。
【引证】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 《聊斋志异·促织》-严限追比。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严紧、 严查、 严假、 严戢、 严讥、 严谴、 严辞、 严罚、 严察、 严禁、 严愎、 严参、 严处、 严敏、 严重、 严介、 严色、 严直、 严威、 严庄、 严远、 严悫、 严谕、 严凝、 严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