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54:06
“义军”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为了正义或某种理想而组成的军队或武装力量。它通常指的是在历史上为了反抗暴政、争取自由或实现某种政治目标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武装。
在文学作品中,“义军”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浪漫化色彩,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正义而战的团体。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中,“义军”则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或中的武装力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民兵”更侧重于民间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游击队”则强调其游击战术,而“反抗军”更侧重于对抗现有政权。反义词则代表了与“义军”相对立的官方或正规的军事力量。
“义军”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义”字代表正义、道义,“军”则指军队。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为了正义而战的非正规武装力量。
在历史上,“义军”常常与农民起义、民族解放等联系在一起,如黄巾军、太平天国等。这些历史不仅影响了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的文化和社会观念。
“义军”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和正义而战的勇士。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同情和支持,也可能会引发对历史**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历史课程中学*过关于义军的知识,这些故事让我对那些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人们充满了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军”:
在黎明的曙光中,义军集结,
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为了心中的正义,他们勇往直前,
不畏艰险,不惧牺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身穿战袍的勇士,手持武器,准备战斗的场景。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战鼓和号角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充满希望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如“rebel army”或“insurgent force”,它们在含义上与“义军”相似,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义军”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代表了正义和勇气,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由和正义的不懈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义军”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历史**和英雄故事,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