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1:49
词汇“义切中抱”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似乎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该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组合来进行分析。
“义切中抱”字面意思可以分解为:
综合来看,“义切中抱”可能指的是一种紧紧抱持着正义和道义,且这种抱持是切合实际、中肯且迫切的。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很难找到具体的语境使用。但如果我们假设它存在,它可能在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或者在讨论伦理和原则的专业领域中使用。
由于词汇的罕见性,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
反义词可能包括:
由于“义切中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如果该词汇存在,它可能在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被重视。
该词汇可能给人以坚定、正义和责任感强的情感反应。
由于词汇的罕见性,个人应用的例子难以提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我义切中抱,
心中的灯塔,指引我前行。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坚定的人站在正义的一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鼓舞人心的演讲或音乐。
由于词汇的罕见性,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尽管“义切中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通过对其字面意思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它可能传达的坚定和正义的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义切中抱,虽昭感激之诚;事不先闻,固乏训齐之令。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3.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4.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