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3:25
“义勇”一词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基于正义感而表现出的勇敢行为。它强调的是在面对不公或危险时,个人或集体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
“义勇”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义”指的是正义、道义,“勇”则是勇敢、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和强调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义勇”常常与忠诚、牺牲和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它是传统美德的一部分,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正义和勇气。
“义勇”这个词往往能激发人们的正面情感,如敬佩、鼓舞和激励。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历史和现实中为了正义而奋斗的英雄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朋友在紧急情况下救助受伤的陌生人,他的行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义勇”的真正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勇”:
在风暴的中心,
义勇之光闪耀,
不畏黑暗,不惧风浪,
只为那一线希望。
“义勇”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英雄电影中的战斗场景,或是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战斗进行曲,这些都能增强“义勇”这一概念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在英语中,“义勇”可以对应为“heroism”或“bravery for justi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了为了正义而展现的勇敢行为。
通过对“义勇”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描述勇敢行为的词汇,更是激励人们追求正义和勇气的象征。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这一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勇,气也。 、 《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 、 、 《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 、 《国语·周语》-勇,文之帅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知死不辟,勇也。 、 清·林觉民《与妻书》-勇于就死。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素名勇。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兴甚勇。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勇而多艺。
【组词】
忠勇、 英勇、 勇悍、 勇烈、 勇夫、 勇功、 勇沉、 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