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9:38
“义儿军”这一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义儿”可能指的是有义气、忠诚的年轻人,而“军”则指的是军队。因此,“义儿军”可以理解为一支由忠诚、有义气的年轻人组成的军队。
由于“义儿军”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历史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时期由民间自发组成的抵抗外敌或维护正义的军队。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支英勇无畏、忠诚可靠的队伍。
由于“义儿军”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词汇,用以形容特定的军事组织。
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义儿军”可能代表着民间自发的抵抗力量,体现了民众对于正义和忠诚的追求。在某些历史**中,这样的组织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义儿军”这一词汇可能给人带来英勇、忠诚、正义的联想,激发人们对于勇敢和牺牲精神的敬佩。
由于“义儿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一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义儿军”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以描绘一支英勇无畏、忠诚可靠的队伍,赋予作品更深的情感和道德内涵。
结合历史剧或战争电影中的场景,可以想象“义儿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由于“义儿军”是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义儿军”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的忠诚、勇敢和正义的象征意义是普遍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