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6:55
词汇“义功”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义功”由两个汉字组成:“义”和“功”。
结合起来,“义功”可以理解为基于道德或正义的行为所取得的成就或效果。
由于“义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因坚持正义而取得的成就。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道德或伦理讨论中。
由于“义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义”和“功”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讨论中。
在强调道德和正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义功”可能被用来表彰那些在道德上做出贡献的人。
“义功”可能让人联想到正直、勇敢和无私的行为,激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尊重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义功”这个词汇,但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道德上做出显著贡献的人或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义功”来强调某人的道德成就:
在风雨中坚守正义,
他的义功如星辰般闪耀。
“义功”可能让人联想到英雄的形象或正义的象征,如超人或正义联盟的标志。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道德成就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义功”是一个强调道德和正义成就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讨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追求正义和道德的行为,并在语言表达中强调这些价值观。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