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6:35
词汇“弃损”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术语。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弃损”字面意思是指放弃或损失某物。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指放弃某种权益、财产或机会,或者指因某种原因导致的损失。
由于“弃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弃”和“损”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放弃和损失。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弃损”可能与牺牲精神或责任感相关,如为了家庭或社会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
“弃损”可能带来一种无奈或牺牲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的情况。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为了家庭或职业发展而放弃某些个人兴趣或爱好的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弃损”来表达一种牺牲或放弃的情感:
为了爱,我弃损了自由,
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守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临选择,最终放弃了一边的道路。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来表达“弃损”的情感。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行为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弃损”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涵盖了放弃和损失的含义,在特定语境中可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