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48:13
“弃文”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放弃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不再从事与文字、文学相关的工作或活动。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决定不再继续其文学或学术生涯,可能是因为个人选择、生活压力、职业转变或其他原因。
在文学语境中,“弃文”可能指的是一位作家决定停止写作,或者一位学者不再进行学术研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放弃了原本的文学爱好或学术追求。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出版业,“弃文”可能涉及到职业规划的调整。
“弃文”这个词汇在中文里由“弃”和“文”两个字组成。“弃”意味着放弃或抛弃,“文”则指文学或文化。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尤其是在描述个人职业选择或生活转变时。
在**文化中,文学一直被视为高尚的职业和表达方式。因此,“弃文”可能在社会中引起一定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当知名作家或学者做出这样的决定时。
“弃文”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遗憾或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个人梦想的放弃,或是对现实压力的妥协。这种情感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坚持与放弃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朋友或亲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放弃原本的文学或学术追求,这种转变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和人生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弃文”来表达对过去梦想的告别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弃文之笔,沉睡于尘封的抽屉,
新日的曙光,照亮未知的旅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作家将笔和纸放入一个旧箱子,象征着放弃文学创作。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忧郁或反思情绪的旋律,来表达“弃文”带来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andon literature”或“quit writing”,但这些表达在情感和文化内涵上可能与中文的“弃文”有所不同。
“弃文”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描述一个行为,更是一种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