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2:46
词汇“弃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弃”和“斥”。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弃斥”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弃斥”的字面意思是抛弃和排斥。基本含义是指拒绝接受或不承认某人或某事物,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色彩。
“弃”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抛弃;“斥”字原意为排斥、拒绝。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弃斥”这个词汇,其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弃斥”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相悖,因此在强调集体和谐的社会背景下,“弃斥”往往被视为负面行为。
“弃斥”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孤独和被边缘化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被遗弃、不被理解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弃斥”可能体现在人际关系的疏远,或者在团队合作中对某个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在诗歌中,“弃斥”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被世界遗忘的孤独感:
在无人的角落,我被世界弃斥,
心中的火焰,孤独地燃烧。
视觉上,“弃斥”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背景下;听觉上,可能是寂静无声,或者是被拒绝的声音。
在英语中,“弃斥”可以对应“reject”或“exclude”,但其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弃斥”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弃斥”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