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1:07
减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减少、削弱或损害某物的价值、质量或数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导致事物变得不完整或不完美的过程或行为。
“减损”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减”和“损”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减少和损失。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减损其禄”,意指减少俸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扩展和深化。
在某些文化中,“减损”可能与负面事件或不幸联系在一起,如自然灾害、战争或经济危机,这些事件通常会导致社会财富和人民福祉的减损。
“减损”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损失、衰退和不完美。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减损”可能与物品的损坏或人际关系的破裂有关。例如,一次意外可能导致心爱的物品减损,或一次误解可能导致友谊的减损。
在诗歌中,“减损”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岁月如刀,减损了青春的容颜, 留下的,是沧桑的痕迹和无尽的回忆。
在英语中,“减损”可以对应为“diminish”或“impair”,在法语中为“diminuer”或“endommager”,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和用法。
“减损”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从个人经历到社会事件,都能找到其身影。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复杂性。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