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0:52
“不赀之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损失巨大,无法估量。其中,“不赀”意为无法计量,“损”指损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损失极其严重,超出了可以计算的范围。
在文学作品中,“不赀之损”常用于描述战争、灾难或重大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正式或专业的讨论中,如经济、历史或法律领域,它可能会被用来强调损失的严重性。
“不赀之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较为文雅和正式,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通俗的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节俭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不赀之损”这个成语在强调损失的严重性时,也隐含了对预防和避免此类损失的重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灾难、失败和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使用时,它能够有效地传达出情况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重大损失,如财产损失或亲人离世,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损失的严重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不赀之损,青春逝去,留下无尽的哀愁。”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破败的家园、荒凉的战场或空无一人的街道。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伤的音乐或哭泣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calculable loss”或“devastating lo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不赀之损”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损失的严重性和无法挽回的特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精确性和深度。
然于统一之计,已有不赀之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赀】
(形声。从贝,此声。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赀,小罚以财自赎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不从令者赀一甲。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