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02
扶善惩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支持善良,惩罚邪恶。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鼓励人们行善避恶,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不道德行为的谴责和惩罚。
在文学作品中,扶善惩恶 常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的正义行为或者作品的道德主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或者社会**。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正义和惩罚的理论。
扶善惩恶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强调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扶善惩恶** 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准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和“礼法”。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义和道德的正面情感,联想到了英雄形象和正义的行为。它鼓励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并对不公正的行为表示谴责。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或者社会**,表达我对正义和道德的看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正义的天平上,
扶善惩恶,
是心中不灭的灯塔,
照亮前行的道路。
视觉上,扶善惩恶 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官的公正形象或者英雄的正义行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宣判声或者正义的赞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通过不同的词汇表达,如英语中的 "support good and punish evil",但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扶善惩恶 这个成语在*文化和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正义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非常重要。
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惩】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惩,戒也。 、 《广雅》-惩,恐也。 、 《礼记·表记》-则民有所惩。 、 《诗·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
【组词】
惩毖、 惩纠、 惩示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