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3:1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14:54
“万恶之源”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所有罪恶、邪恶或不良行为的根源。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事物、现象或个体是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的根本原因。
在文学作品中,“万恶之源”常被用来象征性地指代某种破坏性的力量或不可抗拒的诱惑,如金钱、权力或欲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具体的人或**,如“赌博是他的万恶之源”。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心理学或社会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万恶之源”在意义上形成对比或补充。
“万恶之源”这个词汇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源自对道德和伦理的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更加广泛,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常见于日常对话和媒体报道。
在**文化中,“万恶之源”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恶”和“善”相对立。它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标准的重视和对不良行为的批判。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批判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腐败等。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深重的罪恶和不可挽回的后果。它可能引发人们对道德沦丧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听到一位老师用“万恶之源”来形容沉迷于电子游戏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欲望的深渊,万恶之源悄然滋生,吞噬着纯真的心灵,留下无尽的悔恨。”
视觉上,“万恶之源”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深渊或腐烂的图像。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阴郁的音乐相联系,增强其负面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ot of all evil”,在**文本中常见,如圣经中的“For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万恶之源”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上具有丰富的表达力,也在文化和道德讨论中扮演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有段时间,他内心痛苦,打起方枪枪来好像他是~。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1. 【万恶】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