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3:36
扶助:字面意思是指支持和帮助,通常用于描述在困难或需要时给予的援助。基本含义包括提供物质、精神或道义上的支持,以帮助某人或某事克服困难或达成目标。
扶助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扶”和“助”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扶持和帮助。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单独使用,后来结合形成“扶助”一词,强调在困难时的支持。
在中国文化中,扶助是一种美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团结。在社会背景中,扶助常与慈善、公益活动相关,体现社会的温暖和责任感。
扶助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感激。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伸出援手、共同克服困难的场景,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互助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志愿活动,扶助孤寡老人,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扶助他人的重要性和满足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扶助”融入,如: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你的手,如灯塔般扶助我前行。
扶助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两个人携手前行的画面,或是志愿者在灾区分发物资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鼓励的话语或感激的言语。
在英语中,“扶助”可以对应为“assist”或“support”,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在困难时的支持。
扶助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无论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在个人层面,理解和运用“扶助”能够提升我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促进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