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5:50
“哀矜惩创”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具体来说:
综合起来,“哀矜惩创”意味着在同情和怜悯的同时,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惩罚或惩戒,以期达到教育和改正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哀矜惩创”常用于描述对犯错者的复杂情感,既有同情也有惩罚的意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教育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强调在惩戒的同时不应失去同情心。
“哀矜惩创”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结合了汉语中对情感和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在同情中进行惩戒——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和“教化”,“哀矜惩创”体现了这种思想,即在惩戒的同时不应失去人性化的关怀。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在法律和教育中的平衡。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同情和怜悯,也有对正义和秩序的坚持。它让我联想到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兼顾情感和理性,不能偏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处理团队冲突时使用过“哀矜惩创”的原则,既对犯错者进行了适当的批评,也给予了他们改正的机会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哀矜惩创,心怀慈悲,
在铁律中寻觅温情。
教化之路,虽艰且长,
愿每一步都充满爱与光。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法官在法庭上,面带严肃但眼中流露出同情;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音乐,既有庄重的旋律,也有柔和的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passionate discipline”或“firm but fair”,强调在惩戒中保持同情和公正。
“哀矜惩创”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处理问题时更加注重平衡和人性化。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的现象时而有之。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矜】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引证】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徂耰棘矜。 、 《方言》-矛,其柄谓之矜。
3.
【惩】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惩,戒也。 、 《广雅》-惩,恐也。 、 《礼记·表记》-则民有所惩。 、 《诗·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
【组词】
惩毖、 惩纠、 惩示
4.
【创】
始造。
【引证】
《广雅》-创,始也。 、 《国语·周语》。注:“造也。”-以创制天下。 、 《孟子》-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 顾炎武《复庵记》-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组词】
首创;草创;创行、 创垂、 创基、 暂创一室;创造、 创建
惩治。
【引证】
《书·益稷》。传:“惩也。”-矛创若时。 、 《汉书·冯奉世传》。注:“谓惩惧也。”-羌虏破散创艾。
【组词】
创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