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27
“扶摇万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扶摇(古代神话中的大风)一样迅速上升,达到极远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迅速而远大的发展或进步,常用来形容人的事业、学业或某种事物的迅猛发展。
在文学作品中,“扶摇万里”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如“他志在四方,扶摇万里,不畏艰难险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鼓励他人追求远大目标,如“只要你努力,扶摇万里不是梦。”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科技,可以用来形容企业的快速扩张或技术的飞速进步。
同义词中,“一飞冲天”强调的是迅速上升到很高的位置,而“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则更多强调持续的快速进步。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状态,即没有进展或持续衰退。
“扶摇”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原文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容大鹏鸟飞翔的壮观景象。后来,“扶摇万里”作为一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各种迅速而远大的发展。
在**文化中,“扶摇万里”体现了对远大理想和抱负的追求,与儒家思想中的“志存高远”相呼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壮志凌云、不畏艰难的豪迈情怀。它鼓励人们勇敢追求梦想,不惧困难。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演讲中使用“扶摇万里”来鼓励同学们追求学术上的卓越,这个成语的鼓舞力量让听众感到振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青春如梦,扶摇万里,不问归期。”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只大鹏鸟在蓝天中翱翔,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听觉上,可以是一首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不断上升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ar to great heights”或“skyrocket”,都表达了迅速上升到很高位置的意思,但没有“扶摇万里”所蕴含的远大和壮丽的意境。
“扶摇万里”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富有诗意,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不畏艰难,是汉语中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