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1:13
刑事判决是指法院根据刑事法律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作出的正式法律裁决。它包括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以及相关的法律后果。
“刑事判决”一词源自拉丁语“judicium”,意为“判断”或“裁决”。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逐渐专指法院对犯罪行为的正式裁决。
在法治社会中,刑事判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刑事判决往往给人以严肃、正式和权威的印象。它可能引发对正义的追求、对法律的尊重,也可能引发对不公和冤案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通过新闻报道、电视剧或法律文献接触到刑事判决。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理解法律的复杂性和判决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刑事判决比喻为“正义的天平”,在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案件从审理到判决的全过程,展现法律的严谨和人性的复杂。
在不同文化中,刑事判决的程序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和社会的稳定。
刑事判决是法律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决定了被告人的命运,也体现了社会的法治精神和正义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法律语言的精确性和权威性。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
4.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