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4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44:42
刑事案件是指涉及违反刑法规定的案件,通常由司法机关依法进行调查、起诉和审判。这类案件涉及犯罪行为,如盗窃、谋杀、诈骗等,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
在不同的语境中,“刑事案件”的使用有所不同:
“刑事案件”一词源自拉丁语“crimen”,意为“罪行”,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涉及犯罪的法律案件。
在大多数社会中,刑事案件被视为严重的**,因为它们威胁到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处理刑事案件的方式和效率常常被用来评价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
提到“刑事案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犯罪、暴力、不公正等负面情绪。它也可能引发对正义、法律和秩序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通过新闻报道、电视剧或亲身经历接触到刑事案件,这些经历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法律和社会的看法。
在创作中,可以将“刑事案件”作为故事的核心,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法律的边界。
通过电影、电视剧或新闻报道中的图像和声音,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刑事案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不同文化中对“刑事案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强调集体责任,而其他文化可能更侧重个人责任。
“刑事案件”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术语,它不仅涉及法律的执行,还关系到社会正义和秩序。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法律学*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4.
【件】
(会意。从人,从牛。《说文》:“分也。从人,从牛。牛大物故可分。”本义:分解,分开) 同本义。
【引证】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件错理微。
【组词】
件别、 件举
计量某些个体事物、衣服等。
【引证】
《朱子语类辑略》-不要因一事而惹出两件三件。
【组词】
三件行李;件把、 件件、 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