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6:30
词汇“专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意指专门用于某种刑罚或刑具。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专刑”字面意思是指专门用于某种刑罚或刑具。其中,“专”表示专门、特定,“刑”指刑罚或刑具。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专刑”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的刑罚手段,如“专刑之具”、“专刑之法”等。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法律文献或特定的文化讨论中。
“专刑”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历史研究中仍有其特定的意义。
在古代社会,“专刑”可能与严酷的法律制度和刑罚手段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文化和刑罚观念。
该词汇可能带来严肃、严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的严酷刑罚和法律制度。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与历史或法律相关的学习或讨论中遇到该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专刑”融入到历史小说或法律题材的故事中,展示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结合古代刑具的图片或相关历史纪录片,可以更好地理解“专刑”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的刑罚手段,如西方的“torture device”或“specific punishment”。
“专刑”作为一个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研究和法律文献中仍有其特定的意义。了解该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
1.
【专】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纺专,收丝器。
【引证】
《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专,纺专。 、 《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载弄之瓦。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