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8:40
“东冲西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向东冲击,向西决堤,形容行动迅猛,不顾一切地冲向目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事物的**非常迅速和激烈,有时也带有不顾后果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东冲西决”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如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或者在紧急情况下的果断决策。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事非常冲动,不考虑后果。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战术上的快速进攻或**员的激烈竞争。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行动的果断性和犹豫性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东冲西决”在某种程度上相关。
“东冲西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动作演变而来。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用来描述军事行动的迅猛和激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迅速而激烈的行动——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东冲西决”常常与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果断和勇敢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激动和振奋。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奋勇前进的人,无论是在历史故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紧急项目中使用过“东冲西决”的态度,迅速做出决策并执行,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冲西决,风驰电掣,英雄的心,不畏艰险。”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群战士在战场上东冲西决的场景,尘土飞扬,旗帜飘扬。听觉上,可能是战鼓声和战士的呐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rging forward”或“rushing headlong”,虽然这些表达没有“东冲西决”那么形象和生动,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迅速和激烈的意义。
“东冲西决”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迅速而激烈的行为。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率无宁岁。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冲】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