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3:47
“放空炮”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发射空炮弹,即没有装填弹药的炮弹。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于比喻意义,指的是说话或做事没有实际内容或效果,空有形式而没有实质。
在不同的语境下,“放空炮”的使用有所不同:
“放空炮”最初来源于军事术语,指的是发射没有装填弹药的炮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引申到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没有实际内容或效果的言论或行为。
在**文化中,“放空炮”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只说不做的人,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提醒人们要注重言行的实际效果,避免空洞无物的交流。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空洞、无效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在表达和行动时要注重实质内容,避免空洞的言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会议或讨论,参与者只是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这时我就会想到“放空炮”这个词汇,提醒自己要注重实际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将“放空炮”融入到对空洞言辞的批评中:
在喧嚣的会议室里,
放空炮的声音回荡,
空洞的言辞,
掩盖不了行动的缺失。
想象一个空旷的战场,远处传来空炮弹的声音,这种声音空洞而无力,让人联想到“放空炮”这个词汇所表达的空洞和无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mpty talk”或“all talk and no action”,这些表达也强调了言辞的空洞和缺乏实际行动。
“放空炮”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强调了言行的实际效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空洞无物的交流,注重实质内容和实际行动。
他尽在这里~。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空】
使之困穷。
【引证】
《诗·小雅·节南山》-不宜空我师。 、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组词】
空乏、 空竭、 空匮
腾让出来。
【引证】
鲁迅《彷徨·离婚》-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
【组词】
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
3.
【炮】
“炮”假借为“砲”,大炮。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果舁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