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0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7:34
“放秋垄”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农业领域。字面意思是“在秋天将田地整理成垄”,即在秋季对农田进行耕作,形成一排排的土垄,以便于种植冬季作物或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放秋垄”一词源于**传统的农业实践,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其具体操作方法和意义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因此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放秋垄”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期盼。
“放秋垄”让人联想到金黄的稻田、勤劳的农民和丰收的喜悦。它传递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参与或观察放秋垄的经历,这些经历加深了对农业劳动的理解和对农民辛勤工作的敬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秋风起,放秋垄,一排排土垄似波涛,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与梦想。”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广阔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忙碌地放秋垄;结合音乐,可以想象到秋风中传来的锄头敲击土地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勤劳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农业活动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做法,但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放秋垄”作为一个农业术语,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
3.
【垄】
(形声。从土,龙声。本义:坟)。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齐策》-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组词】
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