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9:39
回禄之灾: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回禄”是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因此“回禄之灾”字面意思是指由火神引起的灾难,即火灾。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比喻或指代严重的火灾或火灾造成的灾难。
“回禄”一词源自古代神话,最初可能是人们对火的崇拜和敬畏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具体的火灾**,成为汉语中一个特定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火神“回禄”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因此“回禄之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火灾描述,还蕴含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灾难的深刻反思。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的沧桑。在使用时,可以传达出对灾难的沉重感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文化交流时,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回禄之灾”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描绘灾难的严重性和人类面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
想象一场大火熊熊燃烧的场景,火焰的跳动和噼啪声,以及人们的呼救声,这些都可以与“回禄之灾”这个词汇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回禄之灾”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描述火灾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great fire”或“inferno”。
“回禄之灾”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火灾的词语,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近闻永嘉有回禄之灾,高居不至惊恐否?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禄】
(形声。从示,录声。本义:福气、福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禄,福也。 、 《诗·小雅·瞻彼洛矣》-福禄如茨。 、 《仪礼·少牢馈食礼》-使女受禄如天。 、 《国语·晋语》-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 、 《仪礼·曲礼》-短折不禄。 、 《诗·大雅·既醉》-其胤维何?天被尔禄。 、 《左传·襄公十一年》-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儿已薄禄相。
【组词】
禄祚、 禄命、 禄相、 禄气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