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4:46
“放纵不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行为不受约束,自由自在,不拘泥于常规或传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非常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或束缚。
在文学作品中,“放纵不拘”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或行为,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被描述为放纵不拘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生活方式或态度,例如:“他过着放纵不拘的生活,从不拘泥于社会的常规。”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个体的行为模式或社会现象。
同义词:
反义词:
“放纵不拘”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自由和不受约束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描述人的性格、行为以及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文化中,“放纵不拘”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太受推崇的行为,因为它与传统的礼仪和规范相悖。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这种态度逐渐被一些人所接受和欣赏。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自由、创造力和个性。它鼓励人们追求自我表达和真实性,不受外界限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艺术家朋友,他的生活方式和创作风格都非常放纵不拘,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启发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自由和创造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放纵不拘的画布上, 每一笔都是自由的呼吸, 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绘出心中的那片天。”
视觉上,“放纵不拘”让我想到抽象艺术,那些色彩斑斓、线条自由的作品。听觉上,它可能让我联想到爵士乐,那种即兴、自由的旋律。
在英语中,“放纵不拘”可以对应到“uninhibited”或“free-spirited”,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被用来描述那些不受传统束缚的人。
“放纵不拘”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理解到自由和创造性的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于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竦博学通达,以谦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纵】
(形声。从糸(mì),从声。本义:松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纵,缓也。 、 《南齐书》-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
【组词】
纵缓、 纵弛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