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2:21
词汇“放縱”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放縱”字面意思是指放任自己或他人不受约束,过度纵容,不加节制。基本含义是指在行为、情感或欲望上缺乏自我控制,任其自由发展。
“放縱”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放”和“縱”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放”有释放、放任的意思,“縱”则有纵容、不加限制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放縱”。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适度与平衡。因此,“放縱”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与社会期望的自我控制和节制相悖。
“放縱”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失控、不负责任和后果严重。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自我约束和道德规范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见过朋友因为放縱自己的消费欲望,导致经济危机。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放縱”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夜幕下,星辰放縱地闪烁,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秘密”。
在英语中,“放縱”可以对应为“indulgence”或“self-indulgence”,在西方文化中,适度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绁】
绳索。
【引证】
《说文》-绁,系也。从系,世声。字亦作絏。 、 《广雅》-绁,索也。 、 《论语》-虽在缧绁之中。 、 陈寿《三国志》-以桳榈大绁系石以为矴(碇)。
牵引牲畜的绳索。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羁:马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