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31
义肢:义肢是指为失去肢体的人制造的人工肢体,用以替代缺失的肢体部分,帮助使用者恢复一定程度的功能和外观。义肢可以是手、脚、腿等,根据缺失的部位和使用者的需求定制。
义肢一词源自中文,由“义”和“肢”组成。在古代,义肢可能更多指的是木制或金属制的简单辅助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义肢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碳纤维和电子传感器。
在不同的文化中,义肢可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一些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残疾的标志,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看作是科技进步和人类适应能力的体现。
义肢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强、适应和科技的力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残疾人士的同情,同时也可能激励人们对于科技改变生活的乐观态度。
个人经历中,义肢可能与某个具体的残疾人士的故事相关联,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勇气和希望,能够激励他人面对困难。
在诗歌中,义肢可以被用来比喻失去与重获:
“如同义肢,连接着过去的断裂,
每一踏步,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视觉上,义肢可能让人联想到精密的机械结构和流畅的动作。听觉上,现代义肢在行走时可能几乎没有声音,这与传统的木制或金属义肢的响声形成对比。
在不同语言中,义肢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prosthetic limb”与中文的“义肢”都指的是人工制造的替代肢体。
义肢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医学和工程学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残疾人士的态度和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义肢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和敏感地讨论相关话题。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肢】
(形声。从肉,支声。本义: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商君书》-劳其四肢,伤其五脏。 、 《管子》-四肢六道,身之体也。
【组词】
肢节、 肢骸、 上肢;下肢;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