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3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7:40
由于“义髭笛”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且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我将基于其可能的字面意思和相关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义髭笛”可能是指一种具有特定文化或象征意义的笛子。其中,“义”可能指的是某种道德或社会义务,“髭”通常指胡须,这里可能是指笛子的形状或装饰特征,“笛”则是乐器的一种。
由于“义髭笛”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某种特定的文化或精神。在专业领域,如果存在特定的音乐或文化研究,可能会提及这种特殊的乐器。
同义词可能包括“象征性乐器”或“文化笛”,反义词则难以确定,因为没有明确的对比对象。
由于“义髭笛”不是一个广泛认知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某个特定文化或地区的专用词汇。
如果“义髭笛”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它可能承载着该文化的特定价值观或历史记忆。
对于不熟悉这个词汇的人来说,它可能引发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对于熟悉它的人来说,可能唤起特定的文化情感和记忆。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除非个人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研究兴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义髭笛的旋律穿越了时空,唤醒了沉睡的灵魂。”
由于缺乏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需要基于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力。
由于“义髭笛”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义髭笛”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学习和分析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想象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作为一个有趣的探索点,激发对特定文化或历史的好奇心。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觜】
猫头鹰类头上的毛角。
【引证】
鸟嘴。
【引证】
潘岳《射雉赋》-裂膆破觜。 、 《文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 、 唐·李白《壁画苍鹰赞》-觜銛剑戟,爪握刀锥。
【组词】
觜吻、 觜距
3.
【笛】
(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谓之横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笛长尺有四寸。马融长笛赋,谓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备五音,是汉时五孔笛。-笛,七孔龠也。 、 《广雅》-龠谓之笛。
【组词】
笛竹、 笛吹